阿根廷作物营养状况严重受损,无力弥补损失

作者: 2025 年 9 月 30 日

阿根廷作物营养暴露养分补充不足

阿根廷的营养问题再次凸显出结构性问题。粮食潜力与产量之间的差距并非仅仅由气候或遗传因素造成。养分管理——施肥种类、施肥量以及何时施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量,而目前养分管理却出现了明显的不足。

出口活动压力。每批大豆、玉米或小麦运输的不仅仅是谷物,还携带氮、磷、钾和硫,这些物质必须得到补充,才能保持产量和质量。

缺口超过200万吨

中国六大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小麦、向日葵、大麦和高粱——消耗了超过350万吨的氮磷钾(NPK),产出了1.3亿吨粮食。然而,通过施肥补充的氮磷钾仅为142万吨。

简单来说,作物吸收的养分约有40%被替代。每季总缺口超过210万吨。经济影响也十分巨大:估计每公顷损失86.50美元。“所有情况下的养分平衡都是负值,”专家埃斯特班·恰尔洛(Esteban Ciarlo)解释说,他估计全国主要养分的净损失为每公顷56公斤。

磷,最关键的瓶颈

磷似乎是阿根廷作物营养中最薄弱的环节。该国每年每公顷土地损失约6公斤磷,由于本国没有磷矿,因此完全依赖进口。

上一季磷的替代率为57%,在出口国中。“如果我们不补充我们提取的磷,未来的生产力就会受到威胁,”西亚罗警告说。像SUMA P这样的项目坚持将这种养分纳入作物轮作,作为一项长期投资。

根据施肥平衡,阿根廷作物营养存在营养缺乏的情况。
阿根廷的农作物营养出现不足:补充的营养不足一半。

大豆:损失最大、恢复能力最强的作物

大豆占了所提取养分的48%,也贡献了很大一部分机会。如今,只有一半的土地施肥,只有不到20%的种植者进行土壤分析。“我们施肥时没有进行诊断,”南里奥格兰德国立大学农业工程师吉多·迪毛罗说道。

在核心区域,磷含量低且施用量不足。这限制了产量,并可能影响蛋白质浓度——这是加工行业的关键属性。管理经验表明,调整磷源、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可以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

出口规模和系统观点

出口物流则增加了一个额外的视角。每艘从大罗萨里奥港口出发的船只都承载着土壤流失的养分。据罗萨里奥证券交易所的数据,2024年,该地区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地,出口量达6600万吨。“每批货物不仅承载着谷物,还承载着我们必须补充的养分,”罗伯托·罗通达罗回忆道。

25/26 活动路线图

技术人员的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诊断。通过土壤分析来明确环境和作物的实际需求。

  2. 均衡补充。以磷为基础,硫为辅,并在玉米和小麦中合理添加氮,同时适当补充钾。

  3. 及时性和精确性。校准设备,选择合适的光源,并在最有效的时间使用它们。

“阿根廷是世界领先的大豆生产国之一;我们需要通过改善土壤营养和采用更多技术来缩小这一差距,”迪毛罗总结道。

来源:肥料交流

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