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18(欧洲出版社)
新的证据表明,贝努和龙宫最初是波拉纳小行星家族的一部分,位于主小行星带,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该研究将波拉纳小行星的光谱数据与从贝努和龙宫带回的样本的航天器和实验室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近红外光谱具有足够的相似性,足以支持它们起源于同一颗小行星的理论。
“我们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大型小行星发生碰撞并分裂,形成了一个‘小行星家族’,其中波拉纳是最大的残留物(直径55公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西南研究院(SwRI)的阿尼西亚·阿雷东多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道。“理论认为,那次碰撞产生的碎片不仅形成了波拉纳,还形成了贝努和龙宫。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我们开始分析这三个天体的光谱,并将它们相互比较。”
阿雷东多和他的团队申请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时间,使用两种不同的光谱仪器(分别聚焦于近红外和中红外波长)对波拉纳小行星进行观测。然后,他们将这些数据与两次不同的太空任务收集的龙宫小行星和贝努小行星实体样本的光谱数据进行了比较。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隼鸟2号探测器于2018年遭遇龙宫,并于2020年底收集样本返回地球。美国宇航局的OSIRIS-REx探测器于2020年遭遇贝努,并于2023年底收集样本返回地球。
贝努和龙宫被认为是近地小行星,因为它们在火星轨道内绕太阳运行;然而,它们对地球的威胁不大,最近距离分别约为300万公里和100万公里。与波拉纳相比,贝努和龙宫都相对较小。贝努的直径约为0.6公里,相当于帝国大厦的大小。龙宫的直径是贝努的两倍,但波拉纳的直径约为53公里,比它们都要小。科学家认为,木星的引力将贝努和龙宫推离了波拉纳附近的轨道。
阿雷东多说:“它们足够相似,因此可以确信这三颗小行星可能来自同一个天体。”
研究小组观察到,这些小行星的光谱数据存在差异,但不足以反驳它们都有共同起源的假设。
“自从那次可能形成它们的撞击以来,波拉纳小行星、贝努小行星和龙宫小行星都经历了各自的太阳系之旅,”西南研究院的特蕾西·贝克尔博士(该论文的共同作者)说道。贝努小行星和龙宫小行星现在比波拉纳小行星距离太阳近得多,因此它们的表面可能受到太阳辐射和太阳粒子的影响更大。
贝克尔补充道,波拉纳小行星的年龄可能比贝努和龙宫小行星更古老,因此遭受微流星体撞击的时间可能更长。这也可能改变其表面的某些特征,包括其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