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关于澳大利亚鸟类性别变化的惊人发现

作者: 2025 年 8 月 14 日

马德里,13(欧洲出版社)

新的证据表明,野生鸟类的性别逆转比以前认为的更为常见,这对濒危物种具有潜在影响。

阳光海岸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来自澳大利亚五个物种(包括喜鹊、笑翠鸟、鸽子和懒猴)的近 500 只鸟类进行了研究,发现多达 6% 的鸟类拥有某一性别的身体特征,但基因构成却与另一性别不同。

该研究发表在《生物学快报》上,副教授兼合著者多米尼克·波特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表明野生鸟类的性别决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不稳定,并且可以持续到成年期。”

基因上为女性,但拥有男性生殖器官

被送往昆士兰州东南部的野生动物医院后,进行了尸检。研究人员鉴定了它们的生殖器官,并分析了它们的DNA,以确定它们的遗传性别。“一项关键发现是,92%的性反转鸟类基因上是雌性,但拥有雄性生殖器官,”波特文博士解释说。

我们还发现了一只基因上为雄性的笑翠鸟,它具有生殖活动、大卵泡和扩张的输卵管,表明最近产过卵。

虽然性逆转在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已为人所知,但在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却鲜有记录。这项研究为理解澳大利亚鸟类种群中的这一现象奠定了基础。

波特文博士说:“了解性别逆转发生的方式和原因对于保护和提高鸟类研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主要作者克兰西·霍尔博士指出,性倒错个体的存在可能会影响野生种群的繁殖成功率,引发了人们对其对濒危物种影响的担忧。

“这可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人口规模减少、配偶偏好改变,甚至人口下降,”霍尔博士说,她是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研究的一部分,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负责人。

这些性别不明的鸟类的存在也对传统的鸟类性别识别方法提出了挑战,例如遗传标记、羽毛或行为。

霍尔博士说:“在许多研究领域,明确识别个体性别和生殖状况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已经确定,DNA检测并不总能反映出疑似性别。”

鸟类研究人员经常从血液或羽毛中提取少量 DNA 样本,并根据结果判断是雄性还是雌性,但在高达 6% 的情况下,这可能是错误的。

在研究中,性反转的鸟类被分为具有完整雌性表型的遗传雄性、具有完整雄性表型的遗传雌性以及表现出睾丸和卵巢特征组合的鸟类。

鸟类性别逆转的原因尚不清楚,研究人员表示,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环境触发因素及其对濒危物种的潜在影响。

他们声称,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和高水平的压力荷尔蒙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鸟类的性发育。

例如,在城郊农业区发现了具有繁殖能力且基因为雄性的笑翠鸟,而这类化学物质就可能在该地区积聚。

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