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14(欧洲出版社)
罗萨里奥圣母大学医院心脏病科主任安东尼奥·阿尔瓦雷斯-维埃特斯 (Antonio Álvarez-Vieitez) 解释说,气温升高会导致心脏向皮肤泵送更多血液,而皮肤在汗液的作用下会通气,导致心脏过度劳累,心脏必须加倍努力工作。
此外,专家补充道:“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或者患者的心脏状况不佳,就会出现心力衰竭,并伴有疲劳症状。” 同时,肾脏接收的血液减少,“会导致动脉收缩,无法净化血液,从而导致盐分和体液流失,最终引发脱水。”
就此,Álvarez-Vieitez 医生警告称,夏季中暑风险“常见”。他解释说:“如果患者的体温接近40华氏度(约4摄氏度),呼吸急促(气喘吁吁)、头晕目眩、停止出汗,应立即就医;第一步是用冷水淋浴、冷水浴或冷毛巾敷脸降温,并补充水分,如果患者耐受,可给予饮水;如果无法耐受,可进行静脉输液,以恢复肾脏功能并升高血压。同样,应将患者安置在阴凉处,如果可能,最好配备空调。”
他还补充说,最容易中暑的人群是70岁以上的老人和儿童,因为他们不像其他人那样拥有主动的体温调节系统。他还指出:“除了中暑之外,有时体温升高会导致心脏过度劳累,从而引发血流动力学性心绞痛。”
高温的另一个问题是血管扩张导致外周循环减慢,从而导致下肢水肿(液体潴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心脏病专家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静坐。具体来说,他建议“进行适度运动,并尽量抬高双腿。如果长时间站立,可能会因脑血流不足而出现低血压、头晕和意识丧失(晕厥)。”
不过,医生建议:“高温对高血压患者有益,因为高温比寒冷更容易控制血压,因为寒冷会导致动脉狭窄,血压升高。不过,服用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应谨慎对待高温,因为高温更容易导致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