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20(欧洲出版社)
一项针对患有躁郁症的年轻人(20-45 岁)的新研究通过峰值收缩压和心肌负荷,检测到了心力衰竭发作前心肌功能和血液泵送的细微(亚临床)异常。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爱思唯尔的《生物精神病学》杂志上,为预防这一高危人群发展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指明了新的方向。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双相情感障碍早期阶段,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但很少有研究调查过该病早期的心脏功能障碍。这项研究首次发现,45岁以下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之前就已经存在心肌功能障碍,这表明心肌功能障碍可能与潜在的冠状动脉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通过使用在心力衰竭发作前对亚临床心脏功能障碍进行早期检测的敏感指标,该研究表明,与年龄匹配的没有精神疾病的人相比,患有躁郁症的年轻人的左心室节段的整体和区域峰值收缩应变(测量收缩期间心肌变形或缩短的程度)和心肌工作(评估心肌在泵血时所做的总工作,同时考虑到心肌收缩的程度和必须抵抗的压力)发生了改变。
由于研究人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 (AHA) 基于灌注区域的 17 段模型测量了区域峰值收缩应变和区域心肌工作,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早期的心脏功能改变与冠状血管灌注异常有关。
“由于之前没有研究使用 AHA 17 段模型评估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局部收缩峰值应变和局部心肌工作,因此这项假设生成研究旨在识别模式并制定潜在假设,以进一步研究心脏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关系,”首席研究员、台湾台北医学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医学博士陈宝焕说道。
“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躁郁症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较高,但我们仍然对这一发现感到惊讶,即使在患有躁郁症的年轻人群中,心肌功能障碍也广泛影响所有三个主要冠状动脉灌注区域的左心室节段,”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医院心脏病学、内科和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第一作者 Cheng-Yi Hsiao 医学博士补充道。
必须探索导致功能障碍的途径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发病。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和大规模荟萃分析表明,患者除了终生经历情绪障碍症状外,患心力衰竭的风险也增加了约两倍,而心力衰竭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过早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阐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人员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探索导致该人群冠状血管功能障碍的机械途径。
陈教授建议:“在未来使用不同样本进行重复研究后,峰值收缩压和心肌做功指数应纳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血管评估中。这项评估将有助于在心力衰竭进展之前尽早发现和治疗心脏功能障碍,同时为开发预防心力衰竭和提高预期寿命的新疗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