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21(欧洲出版社)
卡洛斯三世卫生研究所 (ISCIII) 国家微生物学中心 (CNM) 参与的一项国际研究取得了进展,可以促进对影响肝脏的寄生虫的快速诊断,这种寄生虫会导致感染——华支睾吸虫病,而这种寄生虫与患胆管癌(一种胆管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肝吸虫后睾吸虫是一种重要的肝吸虫,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特别是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可通过食用生鱼或未煮熟的鱼感染人类。
如果不能及早诊断,华支睾吸虫病会导致很高的死亡率,由于其与胆管癌(一种影响将胆汁从肝脏输送到小肠的管道的癌症)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华支睾吸虫病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物。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旨在开发针对O. viverrini感染及其相关胆管癌的快速即时诊断检测方法。这些即时诊断工具可在患者护理时进行诊断。该研究由泰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领导,其中包括来自CNM-ISCIII的Javier Sotillo。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开创性的蛋白质组学微阵列的开发。这种芯片能够分析多种生物物质,例如基因。这种芯片基于寄生虫的分泌组——一组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该工具使得评估泰国和老挝感染O. viverrini的人以及与感染相关的胆管癌患者血清中不同抗体的反应成为可能。
CNM-ISCIII 的研究人员参与了微阵列开发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解读。得益于这项蛋白质组学分析,我们鉴定出九种可用于改进诊断的候选抗原,包括一种组织蛋白酶 C 蛋白酶和一种 NADP 依赖性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这两种候选抗原均在实验室中制备,并用于快速免疫层析检测感染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诊断方法,超过 80%。
作者认为,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可能为开发针对这种感染及其相关癌症的新型血清诊断检测方法奠定基础。Javier Sotillo 总结道:“这些快速且标准化的诊断工具可以改变东南亚流行地区对这种肝吸虫的监测方式,从而能够在早期发现活动性感染和胆管癌病例,这将是改善这种高度致命疾病的管理、控制和预防的关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