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16(欧洲出版社)
由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犹他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领导的一项研究,旨在探究改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走时双脚的放置方式是否可以减少额外的负荷(运动过程中关节的压力)并有助于治疗这种疾病。
步态分析和疼痛测量表明,行走时微调足部角度可以减轻骨关节炎引起的膝盖疼痛。这种方法或许还能减缓骨关节炎的进展。骨关节炎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体内负责缓冲关节的软骨会退化。
在研究中,科学家对 68 名患有轻度至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男性和女性测试了这种干预措施,然后使用先进的 MRI 扫描来监测其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与那些被鼓励更频繁地行走而不改变脚部位置的人相比,那些接受训练使脚部相对于自然位置略微向内或向外倾斜的人膝盖内侧的软骨退化速度更慢。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风湿病学》上的研究发现,患者越早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将来需要进行额外手术的可能性就越大。
“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证实,但它们提出了新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推迟手术的可能性,”该研究的共同资深作者、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放射学系助理教授瓦伦蒂娜·马佐利博士说。
研究结果还显示,调整足部角度的人疼痛减轻了2.5分(满分10分),其效果相当于非处方止痛药。相比之下,没有改变步态的人疼痛减轻仅略多于1分。
“总而言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帮助患者找到最佳的足部角度以减轻膝盖压力可能是一种简单且相当便宜的治疗早期骨关节炎的方法,”马佐利补充道。
膝骨关节炎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采用药物止痛药、物理治疗,以及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来治疗。专家认为,过度的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这种疾病。
先前的研究几乎没有提供证据表明步态改变能够有效减轻骨关节炎引起的膝盖疼痛。一些先前的试验训练所有参与者采用相同的足部角度,但并未发现疼痛有所缓解;而另一些试验则没有将干预措施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或者仅对参与者进行了一个月的跟踪。
这项新研究首次表明,根据每个患者独特的步态模式调整其脚的角度可以缓解该疾病的长期症状,并可能减缓软骨退化。
这种技术可能比药物止痛药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些药物不能治疗潜在疾病,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肝肾损伤、胃溃疡和其他不良副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专门的步态评估实验室中记录了参与者在跑步机上的行走情况。计算机程序模拟了他们的步态模式,并计算出膝盖内侧的最大负荷。随后,团队生成了四种新的足部位置(向内或向外倾斜5度或10度)的计算机模型,并评估哪种选择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负荷。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六次训练,以理想角度行走;另一组则接受指导,以自然角度继续行走。在基线和干预一年后,研究人员分别记录了疼痛评分和MRI扫描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调整步态模式的人膝盖的最大负荷减少了4%,而保持正常步态模式的人膝盖的负荷则增加了3%以上。
“这些结果凸显了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治疗骨关节炎。虽然这种策略可能看起来很复杂,但人工智能(AI)在检测不同身体部位运动方面的最新进展可能会使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更快捷,”Mazzoli说。
虽然作者依靠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新研究,但现在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软件通过智能手机视频估计关节负荷,并允许医生在诊所进行步态分析。
研究人员目前计划测试这些工具是否能够识别出骨关节炎患者最有效的步行方式。他们还计划将研究范围扩大到肥胖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