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刚刚发布了一条类似“周期终结”的新闻:驻伊拉克的军事存在,二十多年来一直影响着这个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生活节奏,如今开始撤军。根据官方声明(照片清晰可见),这一决定是对打击“伊斯兰国”的“联合胜利”的回应。该声明声称将向“持久安全联盟”过渡,从字面上看,这将增强伊拉克的经济及其在该地区的地位。这真是一个奇迹,几乎就像一个给孩子们听的童话故事。
伊拉克的军事存在
然而,如果稍微偏离剧本,开始把这些线索串联起来,故事就变得相当扑朔迷离。撤军被宣传为一项成就,但此前多年来,美军一直承受着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成了当地民兵最青睐的目标,而这些民兵中很多显然得到了伊朗的支持。因此,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不可避免:他们离开是因为胜利了,还是因为留下来太贵、太危险,而且前途渺茫?
官方言论与火箭弹袭击的现实
一方面,官方说法坚称,此次裁军“体现了我们的成功”,并寻求开启新的合作阶段。双方正在讨论与巴格达政府进行精准协调,以确保过渡“负责任”且有序进行。这一切都非常圆滑,非常彻底。但另一方面,这一声明并非空穴来风。华盛顿和巴格达方面已经就结束国际联军任务的时间表达成一致,并将2025年9月定为最后期限,至今已有一年。事实上,伊拉克部长级顾问侯赛因·阿拉维最近却失言:此次行动将更早完成,或许下个月就能完成。这表明,此举更像是迫于压力而达成的一项议程,而非在压倒性胜利的推动下自发做出的决定。
事实是,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已成痼疾。自2020年伊朗将军卡西姆·苏莱曼尼在巴格达机场遭美军轰炸身亡以来,他的部队处境已然地狱。伊拉克议会甚至投票通过了一项要求驱逐苏莱曼尼的决议,而联军的基地也充斥着直接听命于德黑兰的什叶派民兵发射的火箭弹和无人机。在这种背景下,撤军与其说是一枚表彰出色工作的奖章,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减压和避免更大麻烦的举措。用克里奥尔语来说,就是“摆脱困境”。
追逐猫的第五条腿:真正的成功还是半真半假?
将撤军宣传为摧毁“伊斯兰国”的胜利,说得客气一点,也只是半真半假。虽然2014年至2017年间制造恐怖的“哈里发国”已不复存在,但这个圣战组织远未从地图上消失。它变异了,也适应了。如今,它以分散的叛乱形式运作,潜伏的组织仍在继续活动,发动袭击,牵制伊拉克安全部队。说战争胜利了,无异于无视敌人只是改变了策略,就像往常一样。
同样,官方声明几乎只字未提,但却是真正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20多年占领造成的损耗。2003年的入侵,借口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未出现,却使这个国家支离破碎,机构薄弱,对任何外国势力都长期缺乏信任。民主与稳定的承诺早已消失,留下的是宗派暴力、腐败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钱黑洞。所有这些钱,能解决国内多少问题?能为那些入不敷出的人们提供多少盘食物、多少马黛茶、面包和牛奶?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一支占领军,无论在资源还是人员方面,都是一个无底洞。[INTERNAL_LINK]
伊拉克的未来:合作伙伴还是制定新规则的董事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种“持久安全联盟”究竟意味着什么。纸面上的协议经得起任何考验,但现实往往要残酷得多。“作战部队”的撤离往往意味着军事“顾问”、执行安全任务的私人承包商以及无人机行动的增加。换句话说,伊拉克的军事存在。战争改变了它的面貌,但并不一定就此结束。
所有分析人士都指出,主要风险在于权力真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经过联军多年训练的伊拉克武装部队,真的准备好全面控制这座桥了吗?近期历史表明,他们的能力充其量也只是参差不齐。这种权力真空可能会被两个势力利用:
- 伊斯兰国残余势力或许会借此机会重组并重返战场。
- 亲伊朗的民兵组织是最有可能的选择,以巩固其在伊拉克国家机器内部的权力和影响力。
在后一种情况下,伊拉克将不再是一个多方博弈的棋盘,而是几乎完全由德黑兰的利益主导。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尽管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但在邻国叙利亚的行动将持续到2026年9月。这种战略差异凸显出,对伊拉克的决策是基于具体的政治动态和当地压力,而非所谓的地区反恐胜利。在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是伊朗和俄罗斯的盟友,美国仍能保持其势力。而在伊拉克,平衡更加脆弱,反美压力也更大,他们似乎已经决定是时候出击了。[INTERNAL_LINK]
最终,美国宣布撤军,为这场漫长、血腥且代价高昂的战争画上了句号。对华盛顿来说,这是翻过其最具争议和令人沮丧的战争之一的新篇章。然而,对普通伊拉克人来说,未来依然模糊不清。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入侵、占领和内战之后,普通民众只希望获得一丝和平,希望能够获得体面的工作,过上正常的生活。此次撤军究竟能给他们带来渴望已久的喘息,还是仅仅为新的冲突打开大门,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